1. 我国第—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A.杨贤江
B.陶行知
D.黄炎培
D.李大钊
【答案】A
【解析】
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答案】D
【解析】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答案】B
【解析】
5.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泵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6. 《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伟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答案】A
【解析】
7. 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A.国家统—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答案】B
【解析】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制导教学
【答案】C
【解析】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合作学习
B.复式学习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答案】B
【解析】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答案】C
【解析】
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答案】D
【解析】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B
【解析】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转移
【答案】B
【解析】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0。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答案】C
【解析】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哪一特点()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C
【解析】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A.认真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答案】B
【解析】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o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答案】D
【解析】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发放属于()。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A
【解析】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o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答案】A
【解析】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A.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答案】C
【解析】
22.教育必然促进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说法错误。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教育包括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因此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总是积极的,题干说法错误。
23.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综上,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4.机动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参考答案】
本题说法错误。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正比,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学习强度和学习效果并不是成正比关系。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
【参考答案】
本题说法错误。
认识过程是情绪产生的前提与基础,人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可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因此认知不仅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影响、控制、调节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情绪反过来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
因此情绪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
(1)社会需求
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学科知识水平
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
(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27.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贯彻要求如下:
(1)明确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该强调重点、难点、关键点;
(3)设置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
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如下: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同时能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2.掌握自我调节策略
教师一方面可以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取合理手段疏导情绪。
3.加强锻炼,保持健康
教师要妥善安排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安排工作。
30.材料: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靠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应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是会有进步的"。说完,那孩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这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贯彻哪一德育原则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本案例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在老师眼中尽管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身上也存在一些优点,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促进了成绩的提升。31.材料∶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程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
31.材料∶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程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
【参考答案】
(1)王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实际和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得了不理想的课堂效果。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案例中的王老师,在没有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了内容简单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导致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容易,太过无聊";而后又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毫无理由的将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难度"大幅提升",又导致了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结果。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中的两种水平分别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当首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课程标准要进行研读,了解学生学习过后需要达到的水平;其次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取他们的具有发展性的建议;最后需要将已经做好的准备与课堂实际进行结合,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力争在课堂